返回首页 > 文化研究 > 正文
礼仪之镇接官亭
作者:周吉灵
日期:2016.8.10
    接官亭,一听名字就有点复古的味道。其实,它是略阳县一个真真切切的名镇,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而唯一保留以“接官”为名的行政建制镇。
    唐以前,这里是古蜀道经略阳县城向东南入陈平道进四川和东进汉中的三岔路口,也是古时州县出城一个时辰接官的地方,古有接官亭而得名。
    有史载:唐宋间北上长安谋取功名,富贾得意名仕,或京师南贬,出使西南者及仕宦商旅骆驿不绝。可谓“往来悲欢心,此路计沉浮”。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有一过街亭楼矗立在下街,老人们说这就是接官亭的“亭”。但真要考究起来,到底是因为这个过街之亭,还是唐以前这里本来就是一个亭的建置而得名,至今仍很难弄明白。
    走进镇子,宽阔的陕甘309省道与弯弯的玉带河把古镇夹在一个带状的河岸上,古镇古房依次排成数百米长的一条窄巷。巷子两边是鳞次栉比的商店,木耳、香菇等土特产摆满街面,还有飘香的罐罐茶、面皮子、菜豆腐节节等小吃,让人忍不住停步吃上一碗,无须下座便一吞而尽。再向镇东走去,进入高楼相拥的夹道中,这便是人们新开发的集镇,人流熙熙攘攘,仿佛一下从古代进入到现代。街道不足一里,出了集镇,向东步入309省道过煎茶岭。河上原有宋代将军蔡公修建的一座石拱桥,取名蔡公桥,以供军旅和行人行走,1978年6月31日被洪水冲毁,现在变成了现代水泥钢筋桥。
    相传唐天宝十三年青城山道士徐佐卿在接官亭驻足修道成仙,因而取附近山岭为飞仙岭,原有道阁百间,为古蜀道的一个险段。《华阳国志》载:“诸葛亮蜀相,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曹操称其为“汉中之咽喉”。唐神化初公元705年,李白五岁由碎叶入蜀即由此道。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唐玄宗幸蜀也匆匆由此入。759年12月杜甫也由秦州一路赶来到达略阳,沿此蜀道一路奔蜀。当他一路疲惫登上这飞仙岭驻入阁栈时,感慨万千,随赋诗一首《飞仙阁》:
    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毫。栈云栏干竣,梯石结构牢。
    万壑欹疏林,积阴带奔涛。寒日外淡泊,长风中怒号。
    歇安在地底,始觉所历高。往来杂坐卧,人马同疲劳。
    浮生有定念,饥饱岂可逃。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
    1935年2月红军长征时发动陕南战役,曾三次进驻这里。现在,这里已不见当年的亭台楼阁,更不见唐玄宗到此一游的踪迹,只见雾岚袅袅,蒸蒸日上。
    据考证,唐代兴州接官是将各级官员从接官亭接到先就地喝茶稍息后,再陪同顺路来到不远处的翠峰亭设宴款待,最后迎入县城州府大衙,留下了至今仍清晰可辨的《宴游记》《翠峰铭》《石室》等摩崖石刻。在翠峰亭与接官亭之间还有著名的阁老岭,是明代阁老黄文不恋朝官恋故乡的隐居之地。
上一篇:《东方战场》透出汉中军事战略重要地位
下一篇:暂无

汉中市委宣传部 | 陕西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011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