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观点文化 > 正文
“蓝瘦香菇”走红:一场“无意义”的狂欢

[摘要]它看似热闹非凡,其实并无实际的价值,甚至包含着隐形的负面效应。热闹过后,依旧只是热闹,无奈和无聊过后,依旧是无奈和无聊。所有的人,看似都在互联网的广场之上,其实都是“无意识的人”。

近日,南宁一位小哥,在录制的一段失恋视频中表示“难受想哭”,结果因为他的一口方言,大家听成了“蓝瘦香菇”,四个字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走红网络。更离谱的是,菜市香菇因此涨价2元,深圳一家企业,居然迅速抢注了“蓝瘦香菇”四个字的商标,一副要“大干一场”的架势。

为什么“蓝瘦香菇”骤然成为走红的网络名词?它流行背后的成因与社会心理值得条分缕析。

一、“蓝瘦香菇”是“叶良辰”现象的重演,是网络的“热点营销”

“蓝瘦香菇”看似突然走红,其实果真如此吗?有媒体就详细还原了“蓝瘦香菇”流行的过程。广西小哥在QQ空间发出这段蓝瘦香菇视频后,话题在百度贴吧引起了关注,但传播力量相当有限。随后一些网红大号开始转发该条视频,“@当时我就震惊了”发布了此视频后,获得了29003个赞,转发至微博又获得了上万转发、评论与点赞;紧接着林更新等人在微博上的“深夜香菇”再度引起高热度讨论、转发与点赞。

网红大号、人气明星的二次传播,延长了“蓝瘦香菇”的传播周期,并让其传播数量与频率迅速上升到一个峰值。QQ空间、百度贴吧、秒拍、微博对“蓝瘦香菇”视频的传播之后,继而引发了各新媒体平台的竞相报道。其中特别是各大品牌对“蓝瘦香菇”的借势营销,将“蓝瘦香菇”推向第二个传播峰值。

当然,其中不可或缺的,仍是广大网友的参与。他们或转发“蓝瘦香菇”视频,或者模仿使用“蓝瘦香菇”,甚至是对“蓝瘦香菇”进行戏谑性解读。和网红、视频平台、各大品牌与新媒体机构一起,共同把“蓝瘦香菇”打造成了网络的热点名词。拿这般传播过程,对比此前诸多网络热词的走红轨迹,它们具有着不少相似性。

“蓝瘦香菇”走红:一场“无意义”的狂欢

叶良辰聊天记录是表情包制作的绝佳配方。

譬如“叶良辰”一词的突然走红。2015年10月,一觉醒来,“叶良辰”被刷上了热搜,大家都在科普叶良辰是谁。连续两天,“叶良辰”在微博实时热搜榜上排名第一。微博上开始全民“叶良辰”,大伙儿都模仿他说话。记者调查后发现,“叶良辰”之所以以意想不到的姿势而走红,除去“叶良辰”的语言“异类”,充满魔性因素外,其传播过程也耐人寻味。

先是一则帖文出现在微博,网络帖文称,北京某高校一女生寝室,因为一个名叫“李汶济”的女生不愿意打扫卫生,让“叶良辰”教训舍长“张静静”。在两人的聊天截图中,叶良辰语气霸道、喜感,引发网友转载,继而迅速引发网络大V的关注。“国民老公”王思聪迅速在个人微博上向叶良辰发出“战书”——“你是叶良辰又如何?我赵日天并不服。”网友看后笑到抽筋。叶良辰“魔性”的话风,一时成为了网友跟风造句的素材,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网络作家,如南派三叔、宋丽萱等。

网络大V参与、各大传统与新媒体平台传播、网友纷纷转发,各大品牌迅速借“叶良辰”进行宣传与营销,甚至还有网络文化专家对“叶良辰”现象加以种种解读,“叶良辰”的网络名词一时风头无二。

还原“蓝瘦香菇”和“叶良辰”的意外走红,不难发现,它们看似骤然,其实并不令人莫名惊诧,且与网络“热点营销”息息相关。

二、有趣与新奇,是所有网络热词流行的基因,“蓝瘦香菇”也不例外

一些网络热词为什么会这么红?按照专家的解读,主要缘由有三个:一是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基本的满足并有了一定的保障,这才开始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刺激和满足;二是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社会氛围宽松自由;三是互联网时代所提供的巨大便利。正因为如此,一些网络词汇,才由自娱自乐的新奇样式转而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新锐话语形式,直接地表现出当今社会表达中的一些普遍心理和追求。

如此说辞,当然有其道理,但又不得不说,它诠释得太过于正经。事实上,有趣与新奇,才是所有网络热词流行的主要基因,“蓝瘦香菇”也不例外。

“蓝瘦香菇”走红:一场“无意义”的狂欢

失恋本是一件让人伤感的事情,也是一个特别需要释放个人情感的时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中,更是几乎处处可见关于失恋的经典片段。即便是在当今这样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里,情感上的分分合合早已不再稀奇,但失恋依旧是让人惆怅的事情。但一段用方言叙述的“蓝瘦香菇(难受想哭)”视频,显然对此进行了消解。

尽管仍是在叙说自己内心的失恋感受,但视频中“蓝瘦香菇”的方言式表达,显然让整件事情的情绪陡然发生改变。断断续续的方言,让听众不得不去猜测广西小哥到底在说些什么,失恋这件事件本身也就不那么重要,相反变得充满了趣味性。尤其,当我们惯见了影视剧中热泪双流的分手片段,当我们惯见了新闻报道中为失恋痛不欲生的主人公,此时再来看一个说话带着地方口音的小伙子,来看他把“难受想哭”说成“蓝瘦香菇”,某种优越感和趣味感,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蓝瘦香菇”也就具备了走红的基础。

将“难受想哭”说成“蓝瘦香菇”,也让网友感觉新奇。骤然看到“蓝瘦香菇”,几乎每个人都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促使他们去网络搜索,弄清“蓝瘦香菇”的具体含义。而一旦网友清楚“蓝瘦香菇”就是“难受想哭”,“难受想哭”是一位广西小伙子的方言表达,他们必然会顿感新奇,忧伤的失恋事情,怎么会衍生出“蓝”“瘦”甚至是“香菇”等诸多词汇,这种网络词汇的组织方式太别具一格。

因为别具一格的新奇,“蓝瘦香菇”不可避免地会形成连锁性的传播,许多不明所以的网友参与其中,因为好奇心,他们搜索,他们转发,他们把这样的新奇词语迅速运用到自己的网络表达之中,“蓝瘦香菇”于是成为席卷一切的网络热词。

三、人的无奈、无聊、互联网的广场效应,让社会进入“无意义时代”

可以肯定,“蓝瘦香菇”不是我们所经历的第一个网络热词,它也不会成为最后一个被无数网友追捧的网络热词。某种程度,它满足了网友情感和趣味的共鸣,也让互联网看起来格外热闹。然而回过头来理性打量,这种因为“网友”的无奈、无聊,与互联网特有的广场效果,而产生的网络词汇流行,真的具有足够的意义吗?真的是互联网传播应追求的核心内容吗?我们可能正在进入一个“网络无意义时代”。

以“蓝瘦香菇”一词的流行为例,它虽然因为新奇和有趣被网友迅速转发,但是应当看到,在产生表面的传播繁荣外,它还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譬如,它容易培养某种不正当的优越感,“蓝瘦香菇”流行的背后,事实上也有着网友对“可怜的说方言的失恋的广西小伙子”天然优越感的因素。因为天然的优越感,所以他们更愿意传播此种“弱者的叙述”。而此种优越感,显然是不正常的。

“蓝瘦香菇”走红:一场“无意义”的狂欢

网络很容易将意义消解。

再譬如,它可能在无形中有伤社会的道德肌体。常态而言,对于失恋的正确旁观者态度,应该是同情加以安慰。然而,一起失恋事件,被网络发酵成一起幽默事件,并且被广泛传播,失恋者的真实内心感受再无人愿意去关注。无论如何,这都与正常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相违背。客观地来描述,这甚至是一种不可以接受的行为。

网络时代最应该传播什么?一切并无确切的答案。或者说,只要有着现实的需求,只要在政策和法规的许可范围之内,网络传播就具有着足够的正当性。只是,2006年,“网民”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时代周刊当时这样表达授予的理由:“这是多数人从少数人那里夺得权力,互相无偿地帮助,同时也改变了世界改变的方式。使这得以发生的工具是互联网,它是使数百万人作出的小贡献放在一起并使这数百万人变得重要的工具”。如果说互联

[1] [2]  下一页

上一篇:奥运雄风吹长安 古都健儿显身手
下一篇:苏士澍谈文艺工作座谈会两周年

汉中市委宣传部 | 陕西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011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