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观点文化 > 正文
汉江,一条流淌着历史文化的大河

    汉江,又名汉水,古称沔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与黄河、长江一样,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
    汉江源头,史上存有争议。我国古代文献《山海经·西山经》、《尚书·禹贡》、《汉书地理志》、《汉中记》、《水经注》、《华阳国志》、《重刻汉中府志》等各有说法,归纳起来主流说法有三种。一是嶓冢山(二源)之说:即“嶓冢导漾,东流为汉”、“东源出氐道县漾山,西源出陇西嶓冢山”、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江。然东西两川,俱出嶓冢而同为汉水者也”;二是东狼谷之说:即“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中”、“按沔水出东狼谷,迳沮县入汉”;三是西汉水之说:即“西源出陇西西县嶓冢山,会白水,迳葭萌入汉。始源曰沔”、“汉水自武遂川,南入蔓葛谷,越野牛,迳至关城合西汉水。故诸言汉者,多言西汉水至葭萌入汉”。三种说法中,嶓冢山(二源)之说认知度最高,后人引用最多;东狼谷之说因东狼谷位置与嶓冢山二者关系无法考证清楚,后人引用较少;西汉水之说也比较盛行,尤其近代部分专家学者提出了嘉陵江“袭夺”之说,认为汉之前,今嘉陵江上游诸水本是汉水的上游,公元前186年的武都道大地震,震中在今略阳、宁强一带,造成宁强汉王山一带发生巨大山体滑坡,滑坡体阻断了古汉水,使汉水上游并入了嘉陵江。
    第一次将汉江源头确定在宁强嶓冢山的是在北魏时期,《魏书》卷一○六《地形二下》华阳沔阳嶓冢县条下有“有嶓冢山,汉水出焉”。后经学者反复考辩,到了唐宋时期,这种说法得到了普遍认同。郑樵在《通志》卷四十《地理略第一》中非常肯定地提出“汉水名虽多,而实一水。说者纷然。其原出兴元府西县嶓冢山,为漾水,东流为沔水,故地曰沔阳。又东至南郑,为汉水,有褒水从武功来入焉,南郑,兴元治。兴元,故汉中郡也。”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汉从军期间,曾亲自考察嶓冢山汉江源头,留下了“嶓冢之山高插天,汉水滔滔日东去”和“嶓冢山头是汉源,故祠寂寞掩朱门”的诗句。
    现代对汉江源头的认定主要有南、北、中三源之说。即:南源玉带河,源于宁强县箭竹岭的柴木林,于炭场市附近与中源相会;北源沮水,出自凤县的西紫柏山,于沮水铺附近与中源相会;南北二源在当代众多资料文献中说法相同。但除1989年版的《辞海》认为汉江源头为宁强玉带河外,其他资料和大、中学地理教科书都认为中源才是汉江的正源。
    而中源又有三种说法。一是汉王沟之说:为从宁强县嶓冢山(即汉王山)下石牛洞里流出的一股泉水;二是青泥河之说:又称青泥沟,源出响水堡以东,为汉江被嘉陵江袭夺后的古河床;三是石种沟之说:位于米仓山北坡五丁关—陈家大梁一带。其中,汉王沟为汉江正源之说认知度最高,大部分著作文献中关于汉江源头的描述,均引用该说法;青泥河之说因其在洪水或枯水季节都表现为谷大水小的不适称现象,平时水量很小甚或干枯,为一断头河,在有关汉江源头的描述中无人引用;石钟沟之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师生在编撰《汉中专区地理志》时提出的观点,认为“汉王沟、青泥河二源头水量较小,不能作为汉江正源”,而位于大巴山北坡五丁关—陈家大梁的石钟沟,从河长和水量方面都超过了以上二源,具有汉江正源的特征。因此说法仅以自然状况为标准,未考虑几千年历史传承等综合因素,成一家之言,当代各种文献资料甚少引用。
    在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中,陕西省水利普查办公室委托专业机构对汉江源头进行了考证。在查阅大量文史、地理、水利资料和实地勘查的基础上,得出如下考证结论:“今宁强县大安镇烈金坝村汉王山(又称之为嶓冢山)为汉江发源地,其山下石牛洞里流出的泉水,经汉王沟东流,即为汉江源头。”
    2011年10月22日,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普查办公室组织专家在西安主持召开了汉江、嘉陵江河源考证座谈会。会议形成如下纪要:一,会议充分肯定了陕西省、汉中市、宝鸡市水利普查办公室为确定汉江、嘉陵江河源做了大量有效工作,资料翔实,论据考证充分。二,会议认为,汉江、嘉陵江河源的确认应充分考虑历史传承约定俗成的原则,并兼顾历史与现实的衔接,采用多河源命名,但需要一个河流正源,以便准确量算河长、流域面积等河流天然特征值。三,会议同意陕西省普查办在河湖基本情况普查中按汉江河源为陕西省宁强县大安镇的汉王山(嶓冢山),嘉陵江河源为陕西省凤县秦岭代王山填报有关资料。
    对于河源的确定,国内外尚无一个权威的标准。目前我国对河源划分的依据,归纳起来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河长、面积、水量、地质地貌、河流形态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历史认知和传统习惯。由于对划分河流的依据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因而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对于汉江源头的确定,笔者认为:一,宁强县嶓冢山为汉江源头,是从北魏发现、唐代认可、宋代确定的,得到了历代专家学者的肯定,毋庸置疑;二,近代学界把汉江源头分为南源玉带河、北源沮水、中源嶓冢山汉王沟以汉王嶓冢山汉王沟,以汉王沟上石牛洞为正源符合实际,也科学合理;三,2011水利普查对汉江源头的考证认定专业、客观,成果可靠。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普查办公室在西安召开的汉江、嘉陵江河源考证座谈会上对汉江源头考证的评定结论非常权威,可以为汉江源头之争划上句号;四,从古至今的所有文献、著作、资料中,没有一处将褒河作为汉江源头的说法。《史记·河渠书》中有“褒水通沔”的记载,也就是说,从秦、汉开始,一直认定褒河是汉江的支流。就自然因素而言,褒河虽然最长,但论与主流方向一致、河谷的形态、河床地质构造及干支流的排列,宁强县嶓冢山更具源头特征;五,汉江是一条流淌着历史文化的大河,为中华文明的创造和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源头的确定应在综合考虑河长、流量以及河流走向、河谷形态、地质构造与干流的一致性的同时,兼顾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历史认知和传统习惯,而不能简单地以“河源唯远”来下结论。

上一篇:苏士澍谈文艺工作座谈会两周年
下一篇:暂无

汉中市委宣传部 | 陕西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011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