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文化研究 > 正文
论镇巴文化
    什么是镇巴文化?镇巴文化的魅力在哪里?如何打造和煅铸镇巴文化的高贵梦想和优秀品质?我想,就笔者的体验和认知,结合我县提出的一部书、一台戏、一座标志性建筑的文化发展理念来循序渐进、抛砖引玉的阐释,并斗胆提出,此三者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所谓作家,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著书立说就应该成为这个多元化时代最神圣而伟大的职业和最崇高的精神追求。这里,该县提出的一本书,不是指文化大县一年一度就一本书而已。而是深邃精品工程,指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础上,能不能有《诗经》,有《史记》,有唐诗宋词和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这样流传千古、历久弥新的巅峰巨著效应;有没有《白鹿原》、《秦腔》这样的作品横空出世。也就是说,镇巴文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很重。因为,你完成的不仅仅是一部普通或高质量的著作。而你冲刺的应该是逾越秦岭走过潼关面向全国乃至于诺奖的系统工程。这一部书或系列的书,它是民族的,又是地域的,是思想的,又是生命的。是持续的文化传承。是具有广泛的读者群和大浪淘沙的思想性读物。这部作品,它穿越历史,走过荒原,滑翔深海,在古老土地上涵盖了所有文艺工作者生命体验的全覆盖。这部作品,它代表了镇巴文艺工作者的整体实力,它是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学、民俗学及其历史学的智慧库。从哲学的观点看,这部书,它又始终处于似有似无的哲学境界,不论是施特劳斯的古典主义文学和卢梭的浪漫主义哲学,抑或是老庄哲学的思想精髓和列子思想的主轴,这部书,它也永远在你的视域中闪耀着高贵的朴素和宁静的伟大。或者说,沸腾的现实生活中,壮丽的人生画卷,深刻的社会矛盾和大千世界的万千气象,本身就是一部大书,一部永远也写不完,读不完的哲学奇书。创造并持续地完成了这部书,镇巴文化的造山运动方可基石千古,底蕴无穷。
    其次,一台戏的提出,这是基于县情、历史和现实生活经过的履历和我们所取得的成果、尝到的甜头以及我们已有的资源和现有的实力,大刀阔斧并高瞻远瞩所提出的目标。纵横历史,呼唤现实。走过六十年光辉历程的巴山深处百灵鸟愈来愈显示她贴进生活、贴进时代的灵魂需求。历史上,在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我们有一批名震岭南、享誉三秦乃至全国的优秀舞台艺术人才。马骥家、刘光朗、胡远清等等,他们把镇巴民歌、镇巴山歌剧、镇巴地方戏曲推向一个极致。像马骥家、刘光朗这样的艺术人才,他们当之无愧地成为镇巴历史上前无古人的舞台艺术绝配。如今,骥家老师已经作古,但光朗先生依然在其舞台艺术和民歌生涯的广袤原野,老骥伏枥地苦苦耕耘。而胡远清,在其历史岁月的长河中,应该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苦行僧,在音乐创作和民歌理论研究领域境界高迈、独辟蹊径、见解超群。历史上,这三架马车,都在人民音乐的最高殿堂一展丰采,魅力远航。于是,镇巴文化的一台戏就有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豪神逸的人文根脉而定位准确。再者,一台戏的提出,是缘于传统文化的流脉而水到渠成。县委的导向,政府的抓手,群众的参与,队伍的壮大是堆垒一台戏的生命金字塔。
问题是,一台戏的诞生和打造,它不是无缘无故的结果。我们曾说,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这除了一个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它应该和这个地区的人民群众在综合素质和文化厚土上的追求成正比。所以,前些年,我们先后推出了《秦巴山水间》和《巴山深处我的家》两台舞台情景剧。但依我个人的观点看,这两台节目都缺乏创新意识,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剧创作,从历史的角度看,从人类灵魂的原生态考量,从寻根文化和生命归宿的思想高原上挖掘,这些情景剧在时空领域的穿透力不强,对人性和人道的刻画和张扬不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历史的纵深感和时代的风情画没有形成精神的高地和时代的矿脉。但是,在我们提出一台戏的目标下,两台情景剧尤其《巴山深处我的家》的成功演出,却为我们发现了人才,培养了人才,也奠定了镇巴文化的后续发力和绵延基础,就像时代的《红梅岭》一样,真正殷实了作为一台戏的积淀和传承问题。
    于是,撑旗人有了,团队有了,陕南民歌的新星也诞生了。接下来,我们就应该这样商榷,利用镇巴文化的独特资源来创作这一台戏,丰富这一台戏,实现这一台戏。你见过在经济困难时期,一位县委书记为民歌老人的专题音乐晚会亲自募捐而摇旗呐喊的吗?你见过一位县委书记亲自带队考察文化,带病去茫茫大漠、红色圣地交流学习取经的吗?你见过一位县委书记对这片土地的一棵树,一朵花,一块砖,一篇文章,一台剧目乃至于一份本土文艺刊物《山之魂》的命名都要亲自倡导鼎力支持的吗?你还见过一位朴实的领导,他从县长到书记始终对镇巴文化的品牌痴心不改,大会小会讲文化,呕心沥血抓文化的平民书记吗?你还见过走过苦寒的那个新年上班的第一天,一位县长带着他所有的搭挡,冒着寒冷,迎着风雪,最早看望文化战线的职员们,留下风清气正的发展理念和得天独厚的创造环境吗?那么,有这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动力,镇巴文化的广阔天地,才任由我们追寻和开拓。而这种文脉的形成,对于一台戏在舞台艺术领域的精品形成才有了足够的底气和先决条件。
接下来,我必须谈谈有关镇巴文化的核心问题,谈谈镇巴文化的高翔壮美和镇巴文化的短板以及她未来的发展趋势。过去,我们在传统群众文化辅导和文化繁荣的山道上,太注重活动,太注重辅导,太注重公益文化的传播和面的问题。结果,我们的点,我们的阵地,我们的窗口形象便成为镇巴文化值得思考的短板。也许,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标志,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名片。两河文明,万里长城,诺贝尔,金字塔,维也纳,敦煌,故宫,天坛,国家大剧院等等,无不是以文化为载体的历史文化名片。那么镇巴呢?数十年的传统和传承,数十年的耕耘和积累,数十年的打造和推介,才有了今天的镇巴文化。无疑,文化成了镇巴坚如磐石的标志性品牌。纵然,山水园林的打造,城乡一体化规模已经迈入全国先进行列,但它依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的浸润,文化的载体。所以,文化的软实力,它渗透了人类灵魂的血液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如风如水,它潜移默化,它在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制高点上,始终漾溢着宇宙无穷的精神星空。
    然而,对于镇巴文化的独特魅力来说,我们需要的却是尊严,是信心,是标志。是沿着既定的文化繁荣目标坚定不移的崛起而奋进。虽然,在文化服务的宗旨上,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收获和经验。但我们始终认为,镇巴文化的短板,镇巴文化的尊严,镇巴文化人乃至于广大人民群众 至今遗憾和渴盼的是,镇巴,没有自己的标志性文化建筑设施,没有让人民群众享受精神文明成果,并温馨而近距离地感受高雅艺术的最高殿堂,那就是镇巴大剧院的早日落成与何日落成的迫切而高贵的梦想。
    事实证明,一个剧院,是一个地方社会综合素质的实力体现,是一个地方两个文明建设高度提升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灵魂不断升华心灵不断净化思想不断成熟的理想殿堂。是百姓的舞台,是思想的圣地,是文化的交响!
上一篇:《三国演义》三分之一故事与汉中相关 你还记得吗
下一篇:农村复兴需要文化重构

汉中市委宣传部 | 陕西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011805号-1